跑步时老是岔气?这些原因你得知道

温馨提示:这篇文章已超过188天没有更新,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!

跑步是一项广受欢迎的运动,但不少跑者在跑步过程中会遭遇岔气的困扰😣,岔气,又称运动岔气或肋间肌痉挛,是指在运动时,特别是跑步时,胸壁或腹壁的肌肉突然出现疼痛,这种疼痛不仅会影响跑步的节奏和状态,严重时甚至会让人不得不停止运动,为什么跑步时老是岔气呢🧐?

准备活动不充分

在开始跑步前,如果没有进行充分的热身活动,身体的肌肉和关节就无法得到有效的激活和预热🔥,跑步时,突然加大运动量,肌肉不能迅速适应这种变化,就容易导致岔气,很多人早上起床后直接出门跑步,没有做任何准备动作,这样身体从静止状态突然进入剧烈运动,肌肉就会++啦😫,正确的做法是,在跑步前进行 5 - 10 分钟的热身运动,如快走、动态拉伸等,让身体微微出汗,这样能大大降低岔气的发生几率。

呼吸方式不正确

跑步时呼吸方式不当也是岔气的常见原因之一😟,很多人在跑步时习惯用胸部呼吸,这会导致呼吸浅而急促,使得肺部不能充分扩张,氧气供应不足,同时还会引起肋间肌紧张,进而引发岔气,正确的跑步呼吸应该是采用腹式呼吸法,即通过腹部的起伏来进行呼吸,跑步时,用鼻子吸气,让空气充满腹部,感觉腹部像气球一样膨胀;然后用嘴巴呼气,将腹部的空气慢慢呼出,感受腹部逐渐收缩,这样的呼吸方式可以让肺部更好地工作,为身体提供充足的氧气,减少岔气的发生😃。

饭后立即跑步

刚吃完饭就去跑步是很多岔气案例的“元凶”😖,饭后,胃部处于充盈状态,此时跑步,身体的震动会使胃部受到++,肠胃蠕动紊乱,导致胃部与膈肌之间的协调关系失调,从而引发岔气,饭后至少要间隔 1 - 2 小时再进行跑步运动比较合适,如果实在想跑步又刚吃完饭,可以先进行一些轻度的活动,如散步,帮助食物消化,过一会儿再开始跑步🏃‍。

运动强度增加过快

当跑步者突然增加运动强度,身体无法及时适应时,也容易出现岔气现象🤕,平时一直保持较慢的跑步速度和较短的距离,某天突然加快速度或者延长跑步里程,身体的肌肉、心肺功能等都来不及调整,就可能引发岔气,跑步要循序渐进,逐步增加运动强度和距离,可以每周适当增加 10% - 20%的运动量,让身体有一个适应的过程,这样能有效减少岔气的发生🙌。

身体缺水

身体缺水会导致血液黏稠度增加,影响肌肉的正常代谢和收缩功能💦,在跑步过程中,缺水会使肌肉更容易疲劳和痉挛,从而引发岔气,跑步前、中、后都要注意补充水分,跑步前 1 - 2 小时可以喝 300 - 500 毫升的水;跑步过程中,每 15 - 20 分钟喝一小口(约 100 - 150 毫升)水;跑步结束后,也要及时补充适量的水分,以保持身体的水分平衡,减少岔气的风险😃。

心理压力过大

心理压力对身体的影响也不容小觑😣,当跑步者在跑步时过于紧张、焦虑或者注意力不集中,会导致呼吸和肌肉的不协调,进而引发岔气,参加比赛或者在人多的地方跑步时,有些跑者会因为心理压力而出现岔气,跑步时要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,专注于跑步本身,不要给自己过多的压力,可以通过听音乐、和同伴聊天等方式来缓解紧张情绪,让跑步成为一种享受💪。

其他因素

除了以上常见原因外,还有一些其他因素也可能导致跑步时岔气,鞋子不合适,跑步时脚部受到的冲击力不均匀,会传递到身体其他部位,增加岔气的可能性;身体姿势不正确,如弯腰驼背跑步,会影响呼吸和肌肉的正常工作;长期缺乏锻炼,身体的柔韧性和协调性较差,也容易在跑步时出现岔气问题🧐。

跑步时老是岔气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,了解这些原因后,我们可以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来预防岔气的发生,在跑步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,掌握正确的呼吸方式,合理安排饮食和运动强度,保持良好的心态,注意身体的水分补充和姿势调整等,这样,我们就能在跑步的道路上更加顺畅,享受跑步带来的健康和快乐啦🎉!希望每一位跑者都能告别岔气的困扰,跑得更远、更轻松😃!

The End

发布于:2025-05-18,除非注明,否则均为云上健身原创文章,转载请注明出处。